對ToB企業來說,大客戶做不大,企業整體規模和利潤上不去,背后有一些共同的困境:
比如,公司大客戶經營沒進展,把時間都花在了新客戶,小客戶上;
比如,大客戶的許多機會和需求,要么看不清,要么都落空;
比如,沒有形成網狀的大客戶關系,自認為業務好,卻頻繁丟單;
比如,大客戶經營依賴少數精英,無法形成公司可復制的資產......
針對ToB企業在大客戶經營中遇到的這些真實問題,3月10日,我們在上海召開了主題為《大客戶經營:讓每一個客戶都成為利潤中心》的圓桌會。
有4家不同行業的領導者帶著對大客戶經營的痛點來到了喬諾,進行了深入研討。擁有ToB、ToG豐富實戰經驗的周振老師圍繞大客戶經營的兩環三核心四要素,從客戶戰略、作戰陣型、考核激勵等方面做了深度分享。
經過一天的學習,來參加圓桌會的4家企業針對在大客戶經營中遇到的真實問題,輸出了大客戶經營4S改進計劃。
01、他們遇到了什么大客戶問題?
我們先來看這些企業在大客戶經營中分別遇到了哪些問題?(為了便于閱讀,以下敘述為第一人稱)
先看A公司:
我們是一家家居裝修公司,主要是經營防盜門、地板等家具的生產、加工、銷售、安裝及售后服務,通過實戰演練,我們梳理了公司的一些情況及遇到的問題:
比如,戰略方面。雖然大家有一個基本的戰略認知,但沒有明確梳理過哪些是我們的大客戶,沒有對大客戶進行過清晰的分層分級。
只是根據現有的業務類型,以及項目大小去做資源匹配,比如,這個項目很重要,合作金額很大,就匹配更多資源,卷入更多的作戰人員。如果項目比較小,匹配的資源就相對少點,卷入的人員也比較少。
目前還是比較缺乏對大客戶進行系統的戰略規劃及洞察,不了解大客戶的真實情況,導致定的大客戶目標沒辦法完成。
除此之外,我們目前比較迫切想解決的問題還有交付與服務。
第一,目前公司的供應鏈和生產沒有辦法有效去匹配客戶需求,比如工藝、成本、品質、交期等方面,都不能很好地滿足客戶需求。
第二,在項目運作方面,沒有構建系統的項目管理體系及能力,導致項目交付的質量比較低,影響了客戶滿意度。
第三,在項目交付上,沒有匹配相應的資源,導致效率和服務質量達不到預期。
B公司:
我們是一家服務型制造企業,涉及到的產業比較多。前兩年又進入了一個新賽道,因為是新賽道,還處于探索和開拓階段,沒有對大客戶進行清晰的分層分級定義,沒有明確的大客戶戰略。
另外,因為是新的組織陣型,大家對行業的認知是比較有限的,沒有辦法很快識別客戶需求。
在協同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,比如技術,財務,服務和售后等等,面對大客戶,沒有形成統一的客戶界面。
C公司:
我們是一家設計公司,承接了很多超大規模,高復雜度的設計項目。
雖然意識到了大客戶戰略的重要性,但沒有制定明確的大客戶分層分級標準,沒有對大客戶進行系統的戰略規劃。
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客戶非常分散,沒有辦法集中資源經營大客戶,也失去了一些重要的客戶。
另外在考核激勵方面,比較困擾我們的問題是,現有的激勵方式是提成制,激勵效果不是很好,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激勵。
客戶關系構建,也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,客戶關系掌握在個別銷售精英手中,個人的能力沒有構建在組織上,一部分業務人員缺乏通盤運籌及與客戶高層對話的能力。
通過演練與分析,我們發現這些企業“大客戶做不大”的背后,其實都有一些共同的問題。
比如,沒有清晰的大客戶目標,沒有做大客戶分層分級,沒有匹配合適的作戰組織,現有的考核激勵沒法激發組織活力,牽引作戰團隊實現力出一孔,客戶關系掌握在少數銷售精英手中,沒有沉淀成組織的能力等等。
接下來,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,看看標桿公司是怎么通過“做大大客戶”,實現營收和利潤持續上漲的。
02、為什么兩家公司越走離得越遠?
80年代末,在深圳的南山科技園,成立了兩家公司,一家是藍色的,一家是紅色的,紅色的這家就是華為公司。
這兩家公司一開始的規模和收入相差不大。但是走著走著,兩家公司的差距越來越大,越來越大。
到了2019年,華為公司的收入8000多億,利潤達到600多億,是藍色公司的10多倍。
為什么同時期成立的公司,20年后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?
造成巨大差距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?
任何一家公司的成敗,都有非常多的影響因素。如果我們試著從大客戶經營的角度來看,會發現一些關鍵問題。(以下為專家視角講述)
一、是否制定了大客戶戰略。
華為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,會進行清晰的大客戶分層分級定義,以及大客戶拓展戰略。
ToB企業如果沒有按照不同發展階段,進行大客戶分層分級定義,只關注那些觸手可及的客戶,不去做大頭部客戶的份額,很難成為一家優秀的企業。
有一段時間,我們在海外市場的份額做到了第一,但是國外的運營商并不認為我們是世界一流的企業。
我們百思不得其解,為什么份額做到第一了,別人還是不認呢?
因為份額是必要條件,但不是唯一因素。
通過不斷拓展客戶,把份額做上去很重要,但只把份額做上去還不夠,還要把頭部客戶的份額做上去,也就是把大客戶的份額做上去。
對ToB企業來說,只有把大客戶的份額上去了,你就能獲得議價權了,就能參與行業規則的制定了。
二、是否有相匹配的作戰組織陣型。
由于企業每個發展階段的大客戶標準不同,需要的作戰能力也不同。
比如,你原來是跑馬拉松的,現在要跑越野賽,就要擁有另一種能力。
因為馬拉松可能是在平地上跑,但越野賽,一會兒上山,一會兒下坡,你要不斷根據場景的變化,調整狀態和速度,所以對參賽人員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樣。
為什么ToB企業覺得拓展大客戶非常難,一個重要的原因是,你要去拓展的大客戶,但能力和需求不匹配。你要拓展的大客戶難度是80分,如果匹配一個60分的團隊,只給60分的資源,即使每個人都很累,很辛苦,結果可能還是會失去大客戶。
尤其是進入一個新的行業,新的賽道,去競爭對手更有優勢的地方,開辟一塊全新的土地。如果沒有認真分析,開辟這塊地需要什么樣的能力,匹配什么資源,就很難打勝仗。
就像馬拉松選手要去調整越野賽,需要提前了解跑越野賽需要什么能力,匹配什么資源,否則,大概率是跑不過越野賽選手的。
從大客戶的角度來說,定了大客戶目標,決定了要主攻哪幾個大客戶。接下來,就要匹配合適的作戰陣型,通過合適的考核激勵制度,牽引組織實現力出一孔。
三、是否有差異化的考核與激勵制度。
我們在輔導很多企業的時候,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,他們總說考核激勵效果不好。我就問他們,你對銷售團隊的要求是什么,你們現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?
分析之后發現,對銷售團隊的要求和考核是完全不匹配的,要求可能是A,考核的是B,完全是南轅北轍的。
華為公司在發展過程中,通過機制和流程的建設,解決了很多大客戶經營的難題。比如,鐵三角組織解決的是協同作戰的問題,獲取分享制有助于激發組織活力。關于大客戶經營的機制和流程的搭建,也是其與同時期成立的企業拉開距離的原因之一。
部分企業現場輸出展示:
在本次研討結束前,參加圓桌會的高管團隊還對準大客戶經營的3個核心,4個要素,分別探討存在的問題,并進行排序,制定下一步的改進行動。
基于本次圓桌會上有關大客戶經營的問題反饋,我們將于3月24-25日在上海開展《大客戶經營訓戰營:讓每一個客戶都成為利潤中心》,針對ToB企業在大客戶經營中遇到的戰略、組織、客戶關系等等具體的問題,展開更深入的研討與實戰演練:
1、沒有清晰的大客戶定義與拓展的戰略,導致業務團隊總是“撈浮油”。
2、大客戶關系全是點狀連接,沒有形成立體連接,大項目成功率低下。
3、大客戶經營從1到N拓展進展慢,無法成為利潤中心。
4、大客戶經營能力沒有構筑在組織上,總是依賴少數精英。
旨在助力企業定好客戶戰略,配好作戰組織,攻下價值山頭項目,讓每一個大客戶都成為利潤中心。
來源:喬諾之聲;觀點/ 喬諾咨詢To B產品線營銷專家團;主筆/ Lisa
【相關文章】
·大客戶經營,不等于大客戶銷售
·大客戶銷售需要匹配定化解決方案
·大客戶經營的十道坎
·如何把大客戶從甲方變成自己的同路人?
·大客戶營銷觀念創新必須樹立的5大危機意識
【相關課程】
·大客戶銷售技巧與項目運作實務——分析、博弈和管理(深圳)
·工業品大客戶型市場的營銷管理與marketing戰略(深圳)
·向華為學習:顧問式銷售及大客戶項目運作(成都-深圳)
·大客戶項目型銷售管理與控制(深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