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漢捷咨詢
在漢捷給企業進行IPD咨詢過程中,經常會聽到企業的交服人員(交付與服務)抱怨一類問題:
01、XXX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出了問題,我們這里解決不了,反饋到研發,然后就不了了之了;
02、我們按照研發給的解決方案,實施了,問題還沒有解決,整天被客戶罵;
03、現場出了問題,我們去現場沒有解決,想升級但不知道找誰,只好找相熟的研發工程師幫忙解決,可是人家工作忙,礙于情面接了我的問題,但是解決時間無法保證,哎……
04、現場出了問題,我是拍著胸脯向客戶保證,一周內解決,結果兩周都沒有解決方案,我都不敢見客戶了;
05……
從以上描述不難發現,這類問題發生在產品推向市場后,即在產品生命周期階段,產品在客戶現場發生了問題,而由于我們的企業缺少合理的產品問題處理流程,導致客戶抱怨高,客戶滿意度低,給企業的品牌帶來很壞的影響。
通常產品在客戶現場發生問題都是由交服工程師負責解決,但是,當問題無法在客戶現場解決時,該找誰來跟進處理?處理問題流程是什么?問題處理周期如何?是否要經過驗證?如何降低客戶抱怨?這一系列問題堆積在一起,造成一線的交服團隊像個受氣包,問題無法及時解決,問題處理進展不清楚,不敢面對客戶,整天被客戶罵,客戶滿意度低,甚至要求索賠。交服工程師承受的來自客戶的壓力是后方研發工程師無法體會的。
如果想徹底解決這類問題,那么就需要我們的“三板斧”:建流程、建組織、建制度。
一、建流程
產品到了客戶手中,都希望產品好用,產品不會出現問題。但如果產品真的發生了問題,客戶肯定希望盡快解決。因此,我們的流程在“快速”與“有效”之間保持平衡。
快速,不言而喻肯定是盡快解決問題,讓我們的產品能快速恢復正常,繼續為客戶工作。
有效,就是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能否真正解決產品問題。在實際中,我們產品出現的問題可能是千奇百怪的。當后方研發工程師匆忙提出一個貌似有效的解決方案,現場交服工程師實施后,未能解決產品問題,這時候客戶肯定會火冒三丈,難聽的話也就來了:“你們公司當我們是小白鼠呀”、“你們公司的產品到底行不行”、“你們公司的能力不行呀”……因此,為了最大限度降低客戶“怒火”,我們需要研發提供的解決方案要求“有效”,一次解決客戶問題。而“有效”的方案通常需要經過討論,經過嚴密測試的,這都需要時間,這貌似又與一線希望的“快速”相違背。
因此,企業需要一個在“快速”與“有效”間保持平衡的問題處理流程,漢捷通常建議建立“三道防線”,既保證“快速”又兼顧“有效”。
第一道防線:一線交服工程師
當產品在客戶現場出現問題后,我們的一線交服工程師肯定第一個沖向客戶現場,憑借工作經驗與能力,快速解決問題恢復現場秩序。
因為他們是第一個沖向客戶現場的,因此我們稱之為“一線”。這樣設置的目的就是快速響應,期待第一時間解決客戶問題。
但是,如果一線交服工程師無法在第一時間解決客戶問題,怎么辦?
第二道防線:交服專家
我們設身處地地模擬一下,作為一線工程師到達客戶現場解決問題,當問題無法排除時,當客戶虎視眈眈地看著我們問題產品時,我們會如何做?不是查資料,盡管這是正確的做法。當一線工程師將自己熟知的幾個手段一一嘗試后,問題依舊存在,這個時候我們內心是慌慌的,只想立即解決問題,別讓客戶再拿那樣的眼神盯著我了,于是,我們會掏出電話,找相熟的工程師,找部門的“牛人”,向他們求助,看看他們是否遇到類似的問題,是否有現成的解決方案,或者是否有合理的建議。于是我們通過電話指導,再次操作,力爭現場解決問題。(注:能夠通過更換備板備件可以解決的問題,在交服工程師眼里都不算問題,最怕是那些無法定位的問題,可能是兼容的問題,可能是無法滿足客戶環境的問題,可能是……)
因為這些部門的專家、牛人沒有在客戶現場,是一線工程師背后的可靠力量,我們稱之為“二線”。設立“二線”的目的,也是快速支持“一線”工程師,還是為了“快速”解決客戶問題。
若是我們交服專家也不能解決,這又該怎么辦?
第三道防線:研發工程師
這是企業最后一道防線。當我們經驗豐富的一線、二線工程師都無法解決產品問題,一般是難以定位的問題。筆者憑多年一線工作經驗,這類問題多是產品兼容類問題。(注:IPD運作成熟的企業,產品自身設計問題一般極少。因為企業通過內部嚴格測試與評審,產品設計方面的問題在出廠前早已解決)
對于轉到企業研發部的問題,需要由交服人員提交問題單(如有IT系統,需要在系統上提交電子流)給研發接口人,并由研發接口人指定對應產品的研發工程師跟蹤處理,如果條件具備,當有解決方案后,還需要內部進行測試驗證,并將驗證通過的解決方案發往一線,經過一線驗證后,關閉問題單。
二、建組織
組織是流程有效運作的保障,沒有人來參與流程,再好的流程也只是空中樓閣。因此,如圖一所示,我們需要建立“三道防線”組織。
一線:交服部門一線員工,根據客戶問題投訴,及時趕赴現場,及時解決產品問題。這就需要交服部門對本部門員工進行產品培訓,熟練掌握產品安裝、維護能力,熟練掌握產品的FAQ。一線員工還需具備較強的操作能力,當問題發生后,具備快速解決產品問題的能力,避免給客戶造成更大的損失。
二線:交服部門的骨干員工/專家。要求他們經驗豐富并對企業的產品深度掌握,能夠通過電話描述、現場照片/視頻等方式,及時提出解決思路,最好提供解決方案,能夠幫助一線員工進行問題定位并快速解決問題。因此,經驗豐富,深度熟悉企業產品,具備問題分析判斷能力是“二線”必備的技能。
三線:研發指定的問題接口人與交服部門對接,交服部門將客戶現場發生的產品的問題都提交給接口人,接口人根據產品再指定相關研發工程師進行跟蹤處理。因為上升到“三線”的產品問題,一般是難定位的問題,通常因為產品與客戶環境不兼容,導致功能缺失或性能不達標,研發工程師需要進行問題定位,可能還需要一線員工進行數據采集,通過分析后再制定解決方案。如果企業內部條件具備,還需要測試工程師參與產品驗證?傊,在此階段無論是解決問題的研發工程師,或者測試工程師,都要求經驗豐富,對產品熟悉,且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出眾。若是新員工,經驗欠缺,對產品不是深度了解,是無法勝任“三線”工作的。
三、建制度
流程與制度是相輔相成的,雖然我們有了“問題處理流程”,但是如果沒有相應制度要求,在實際工作中一定無法得到滿意的效果,客戶滿意度一定不高。
最典型的就是,當一線出現問題,我們怕挨客戶罵,不敢見客戶。這是最要不得的!是交服的大忌!
客戶與企業之間,通過“買”與“賣”建立的合作關系,客戶買的是舒心(產品質量、服務好),企業賣的是放心(產品質量、服務好)。當企業的產品出現了問題,也就是產品質量上出現了問題,那么就要靠服務來改變客戶對企業的壞印象了。
我們的交服工程師如果及時解決了問題,客戶的惱火還小點,如果問題沒有及時解決,且長時間無法提供解決方案,若是我們還因為“怕”而不敢見客戶,客戶估計“掀房子”的心都有了。
所以,這里提出客戶問題處理重中之重的一條制度:透明管理,即至少讓客戶了解問題處理的進展狀態。哪怕你承諾一周解決,但現在已經三周過去了,問題還沒有解決,這個時候你更要和客戶積極溝通,哪怕被罵,但仍要客戶了解問題處理進展狀態。背后的邏輯是:當問題已經發生了,客戶最怕的是:沒人管。如果交服人員選擇沉默,客戶不罵娘就是客氣了。
除了“透明管理”,我們還需要“跟蹤狀態”。一線員工不要怕麻煩三線員工,三線員工也不要抱怨一線員工催命,我們要做到“透明管理”的基礎就是了解問題處理進展。所以,要求研發預估解決時間,每周甚至每兩天匯報進展這是不可缺少的。
以上都是問題管理,降低客戶“火氣”的關鍵點,但卻無法通過流程具體表述出來。因此,交服部門需要組織人員,制定問題處理的管理制度,作為問題處理流程的必要補充。這樣才能在產品出現問題后,既能快速、有效解決問題,又可以降低客戶抱怨,客戶滿意度不至于降至冰點。
本文主要討論產品在生命周期階段,關于產品本身問題(這里漢捷稱之為內部問題)處理流程。但很多企業提供的不僅僅是單一產品,而是提供的解決方案,這樣,非?赡馨獠采購的產品,如果這些外采的產品出現問題,該如何處理?這個問題可以在后續文章進行進一步討論。在此,感謝各位讀者的關注,漢捷的服務宗旨就是竭誠為客戶服務,為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與服務,歡迎參與討論與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