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多數企業眼里,華為的戰略管理就是一個奇跡,幾乎在每一個重大的歷史關口,華為都能夠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、取得巨大的戰略成功。比如:
在剛開始創業沒錢的時候,華為集中精力開發程控交換機;
當程控交換機特別賺錢的時候,華為集中精力開發無線產品;
當無線產品特別賺錢的時候,華為集中精力開發手機等終端產品;
當手機等終端產品特別賺錢的時候,華為開始開發云和人工智能AI……
華為公司每次都能抓住行業價值轉移的機會,這與它極度地重視戰略,有著強大的戰略管理能力密不可分。
實際上,華為400多個業務單元,已經實現連續10年以上,100%完成戰略目標。華為也憑借著每一次正確的戰略選擇,抓住行業發展的機會,實現一次又一次地飛躍,發展至今已成為全球領先的ICT(信息與通信)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。
然而鮮少為人知的是,這些戰略目標實現的背后,有一個神秘的部門,那就是華為的戰略管理部門。
今天,我們將從其7個職能解析華為戰略管理部門。
職能1:制定SP并監控落地
華為戰略管理部門職能之一:組織SP(英文全稱Strategic Planning,即戰略規劃)的制定,監控SP的落地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制定SP和監控SP的落地,并不是戰略管理部門要寫報告,因為戰略是各個業務單元來做,是一把手的責任。
戰略管理部門最重要的是要把DSTE(英文全稱Develop Strategy to Execute,即從戰略規劃到執行)的流程建起來,這個流程是華為十二大流程里面最簡單的流程,并且不需要IT系統支撐,DSTE流程是用日歷的方法進行管理和驅動的。
華為制定SP并監控SP的落地主要通過三類會議:規劃和討論會、戰略健康度審視會(半年開一次)、戰略執行審視會(半年開一次)。
規劃和討論會:
從戰略開工會開始,戰略管理部門驅動各個業務單元開始做戰略,各業務單元根據公司的戰略指引進行市場洞察、對洞察到的機會點由區域營銷和產品研發進行討論、PK、共識和互鎖,機會點確定之后進行業務設計并分解形成關鍵任務。
同樣,也需要區域營銷線和產品線進行討論和互鎖,這個環節會持續4-5個月,中間進行的各種會議就是規劃和討論會,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一個:對機會點和戰略規劃達成共識。
戰略健康度審視會:
通過半年開一次會議來審視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確的。因為戰略是面向未來不確定的事情,需要根據未來發展情況不斷迭代、調整和刷新,需要看關鍵內部外環境有沒有變化,關鍵假設有沒有變化。
如果有變化,可能需要對戰略的定位、方向、節奏和路徑要微調,解決戰略規劃糾偏的問題。
戰略執行審視會:
假設戰略都是對的,看戰略是不是執行到位,動作是不是到位,每個措施是否達到了衡量指標,資源配置是不是到位,上下級的相互承諾有沒有什么問題。
職能2:市場洞察
華為戰略管理部門第二個職能:MI-marketing insight,也就是市場洞察的職責。華為戰略管理部門負責通過市場洞察看行業、看競爭、看客戶等,這就相當于華為公司的一雙眼睛和兩雙耳朵。
如果把市場洞察做好了,會厲害到什么程度呢?
它可以直接挑戰業務部門,說你的KPI在行業里面表現太差,或者我們設定的目標太差,完全把業務搞得明明白白。
但華為戰略管理部門的市場洞察并不是隨便寫幾篇報告就可以,而是要建立3個庫:行業數據庫、競爭對手數據庫和客戶的數據庫,用這些承載市場洞察的職能。
建立數據庫后進行動態刷新,不論是各個部門他們需要什么樣的信息,華為戰略管理部門都能提供。一旦哪個部門說找不到數據,戰略管理部門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。
職能3:戰略專題管理
華為戰略管理部門第三個職能:戰略專題管理。面向未來不確定的課題,每一年做戰略規劃的時候要向上溝通,問下領導心中沒想清楚的事情是什么;同時需要向下溝通,搜集各業務部他們認為未來不確定的事情是什么。
比如,華為要不要進入汽車領域?三大運營商未來的發展及戰略規劃是什么?華為公司的歐洲戰略是什么?是把歐洲像美國一樣看待還是像中國本土一樣看待?華為公司的云業務是重資產投入的,到底應該怎么定位?
這些問題梳理出來之后就形成戰略專題管理的清單,交由管理團隊排序,排序完成之后,分為兩條路徑:一條是業務部門去回答,另一條就是戰略部門要研究,叫做deep dive。
每個戰略專題要立項,按照里程碑進行審視。如果戰略專題搞清楚了,輸入到下一輪的戰略規劃中;沒有研究清楚的繼續研究,有的覺得沒有必要了就停止。組織進行定期審視。
職能4:產業生態建設
華為戰略管理部門第四個職能:產業生態建設。
第一,要從事一個行業、混圈子,比如混到高峰論壇傳遞什么信息,發言稿都需要戰略管理部來寫。
第二,按照公司要做合縱連橫。就是建立自己的合作伙伴生態圈,并購策略,上游、下游建立合縱連橫的關系。
職能5:投資組合管理及績效政策
華為戰略管理部門第五個職能:投資組合管理及績效政策。
華為的投資組合管理及績效政策到底是什么呢?
比如,華為公司之前是賣產品的,現在要賣云業務,為了使云賣得好,戰略管理部門出一個政策:賣一個云,給員工算5倍績效,也即內部KPI要做激勵,對戰略進行績效牽引。
更進一步來說,華為公司有A、B、C、D產品,A和B都可以自己賣,有時候A可以嵌入到B里面賣。那A和B的結算價要怎么算,就需要戰略管理部門出一個政策,不要讓雷鋒吃虧,最后的績效結果是由人力資源部來管。
投資組合管理也即是給A、B、C、D配置什么樣的資源。
職能6:制定戰略指引
華為戰略管理部門第六個職能:制定戰略指引。華為戰略管理部門在做戰略規劃之前,要從集團層面做一個戰略指引,對集團掙了多少錢要心中有數,對各個業務板塊要有一個大致的牽引。
比如,華為有三大BG:Carrier Network BG(運營商BG) 、Consumer BG(消費者BG)、 Enterprise BG(企業BG) 。
企業BG以規模擴大為中心,要跑馬圈地;消費者(終端)BG發展1+8+N的生態,要砍掉一些沒有庫存的型號;運營商BG,必須以ROA(英文全稱Return On Assets,資產收益率)提高人效。
華為戰略管理部門要在此基礎上提出總體牽引:網絡安全能力要很強,供應鏈的安全要保障,軟件能力要上檔次。
職能7:戰略安全
華為戰略管理部門第七個職能:戰略安全,即要有保證公司生存底線的思維。
比如,華為公司的價值主張是“上不碰數據、下不碰應用”,對于涉及到侵犯用戶個人隱私安全及信息安全的,華為公司絕對不碰,否則觸碰了華為公司的底線,華為公司的數據是不出手機的,這就是戰略底線。
華為依托戰略管理部門7大職能,從戰略前期的市場洞察、戰略規劃制定及落地、戰略指引、專題管理、產業生態建設、投資組合管理及績效政策、戰略安全,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的戰略管理體系,始終保證華為走在方向大致正確的道路上,抓住每一個行業價值轉移的機會,取得了巨大的戰略成功,促進了戰略目標的實現。
【相關文章】
·華為出?渴裁矗河赂彝匦、長期投資、集成作戰
·華為超強執行力背后的方法論
·為什么華為一直強調戰略意圖?
·華為旗艦產品的四大階段
·華為為什么要做干部流動?
·華為人才管理的“選育用留”四部曲
·為什么華為堅持10%干部末位淘汰?
【相關課題】
·BEM戰略解碼與戰略執行——學習三星、華為戰略高效落地之道(深圳)
·向華為學增長——從戰略規劃到落地執行(深圳-上海)
·激發組織活力訓戰班:向華為學習科學分錢實現集體奮斗(上海-深圳)